◎ 鸱吻 chīwěn
[a kind of ornament of roof ridge] 指中式房屋屋脊两端陶制的装饰物
1.(中式房屋屋脊两端陶制的装饰物) ornament on roof ridge, in the shape of a legendary animal
古代宫殿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。初作鸱尾之形,一说为蚩(一种海兽)尾之形,象征辟除火灾。后来式样改变,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,因名鸱吻。 唐 刘餗 《隋唐嘉话》卷下:“﹝ 王右军 《告誓文》﹞ 开元 初年, 润州 江寧县 瓦官寺 修讲堂,匠人於鴟吻内竹筒中得之。” 唐 苏鹗 《苏氏演义》卷上:“蚩者,海兽也。 汉武帝 作 栢梁殿 。有上疏者云:‘蚩尾水之精,能辟火灾,可置之堂殿。’今人多作鴟字,见其吻如鴟鳶,遂呼之为鴟吻, 颜之推 亦作此鴟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太祖开宝五年》:“其餘官称,多所更定,宫殿悉除去鴟吻。”
读音:chī
[chī]
古书上指鹞鹰:鸱张(嚣张、凶暴,像鸱张开翅膀一样)。鸱视(昂首而视,如鸱欲有所攫取)。鸱顾。鸱目虎吻(形容相貌凶恶)。
读音:wěn
[wěn]
嘴唇:吻合(意见、看法完全相同)。 ◎ 用嘴唇接触表喜爱、亲热:接吻。吻别。 ◎ 动物的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