代扫客 -简介
清明节到了,网上有人提供代扫墓祭奠亲友服务,这些人被称为代扫客,这些“代扫客”的服务五花八门,不过这被称这为“最富争议的代替”。
郑州就出现了这样的新鲜事,代扫墓的价格从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。 网上发现有人通过网络博客、论坛发帖等方式,到处推销“代人扫墓”的服务。除了网络,河南福寿园等一些墓园也推出了这一业务。
服务内容
打扫墓地,敬献鲜花一束,摆上水果、糕点等祭品三碟,并为您拍下现场照片,服务价格180元整;打扫墓地,香烛一套为您祭拜先人,并为您拍下现场照片,服务价格68元整;打扫墓地,播放哀乐,然后摆上水果糕点等祭品五碟,献上酒水一杯,敬献鲜花一束(四朵黄白菊花搭配组成),并用DV全程录下刻成光碟送给你,服务价380元整。
此外,跑腿网也为一些清明节不便返家扫墓的外地游子提供到坟上锄草、献花献果的服务,每次费用在20元人民币。
争议:有人赞成有人痛批
对“代人扫墓”这一服务项目,市民有的赞成,有的反对,褒贬不一。
“我觉得‘代祭’能实现供需双方的双赢,是一件好事。”在郑州工作的冯先生,老家在洛阳。由于工作原因,每年4月都是他最忙碌的时间,一提到清明扫墓他就头疼。“每年清明节自己虽然回不去,但我总会请别人代劳一下,这对自己也是一种安慰。”冯先生说,以前自己总是让老家的亲戚替自己到墓地献花烧纸。听说有专门“代人扫墓”的人,今年冯先生打算花钱请人代为祭拜。
与之相反,市民刘先生认为:“扫墓要是走过场,让人代劳的话,特别是让人代替磕头,不仅我无法心安,逝去的亲人若泉下有知也不会欣慰。”
80后市民唐倩表示:“对父母、长辈最重要的是在他们生前尽孝。至于清明扫墓,如果实在没时间,采取网上祭祀、相片祭祀的方式也是可以的,完全没必要花这个钱请人代扫。”
专家观点
民俗专家、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孟宪明对“代人扫墓”的现象表示赞同。他说,早在宋代,便有雇人送葬、替人哭丧的现象,如今出现“代人扫墓”也不足为奇。由于我国自古便有清明节上坟的习俗,但不少人因远在他乡或其他原因不能给祖先扫墓,“代扫客”能够替人扫墓,之后拍张照片传给雇主,让雇主也“见见亲人”,也是一件温馨的事。
同时,孟宪明也为远在他乡而又不想找人扫墓的市民支了一招。“如果不能亲自到墓地上坟,也可朝着墓地方向献花、烧纸,只要有这份情谊便可。”但他不赞同有些网友以工作太忙为由,自己不去上坟,也不找人替自己上坟的行为。
郑州大学教授、人文学者、民俗专家高天星认为,清明节的本质应是表达对先人的怀念,而不应该流于形式。“代人扫墓”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,如果市民无法亲自去为亲人扫墓,请人替自己传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,情有可原,无可厚非
读音:dài
[dài]
替:代替。代办。代销。代序。代表。 ◎ 历史上划分的时期:时代。世代。古代。近代。现代。当(dāng )代。年代。 ◎ 世系的辈分:下一代。 ◎ 姓。
读音:sào,sǎo
[sào,sǎo]
拿笤帚等除去尘土或垃圾:扫地。 ◎ 清除,消灭:扫雷。扫盲。扫荡。一扫而空。 ◎ 全,尽,尽其所有:扫数(shù)。 ◎ 低落,丧失:扫兴(xìng )。 ◎ 描画:扫描。扫眉。 ◎ 迅速横掠而过:扫射。扫视。 ◎ 结束,了结:扫尾。 ◎ 祭奠:扫墓。祭扫。
读音:kè
[kè]
外来的(人),与“主”相对:客人。宾客。会客。不速之客。客气。客卿。 ◎ 外出或寄居,迁居外地的(人):旅客。客居。客籍。客死。 ◎ 服务行业的服务对象:顾客。乘客。客流量。 ◎ 指奔走各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人:说客。政客。侠客。 ◎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:客观。客体。 ◎ 量词,用于论份儿出售的食品、饮料:一客冰淇淋。